從來不知道彰化有這麼一個小鄉村,名喚「線西」
線西製鼓
位於溝內村的秀安鼓坊,已經傳到第三代的黃爐、黃呈豐兄弟,
鼓皮均以牛皮製做
小牛皮用於製作醒獅鼓,
黃牛皮用於大廟鼓,
水牛皮則是運用於大鼓陣。
製作過程約為
1.剪皮
2.刮油
3.去毛
4.曝曬去除水分
5.繃鼓皮
6.釘皮
(資料來源www.taconet.com.tw/drumuofu/)
尚未上鼓面的大鼓
上鼓皮
繃鼓皮
力與專注
擊鼓
殺
生平第一次看見鼓是怎麼製作的?
原來我們常見的大鼓製作的過程是這麼地繁瑣、這麼地辛苦
雖然此行只有拍到繃皮和釘皮的過程
但是,師父為了讓我們可以拍得順利
使出了全身力氣拿鼓面上鼓、繃鼓
還有,站在鼓面上往上躍起危險動作
他都很盡力一次又一次躍起讓我們師生按下快門
出力的線條
這是一個挺危險的動作
為了讓上了鼓皮可以有更平均的皮面
而且也要讓鼓打出的聲音可以厚實、響亮
師父有時候得跳上去踩鼓
為了讓我們拍出那躍起的動作
黃師父一次又一次的拉起那根繩索往上躍起
真的很感動
光著腳丫子踩在炙熱的水泥地上
當下正是近正午烈日當空之時
拿起搥子釘皮
雖然只是一個假動作
卻依然戮力使勁
黝黑的皮膚
已經讓我們很深刻了解這製鼓歲月是多麼的艱辛…
釘皮
當天,烈日當空,酷熱難耐,
黃師父光著腳丫子站在已發燙的水泥地上,
拿起木搥,使盡力量的做起釘皮的動作…
就為了讓我們可以拍到難得的畫面
黃呈豐鼓藝匠師,全力配合演出讓我們可以練習拍攝
此行,雖然拍得不盡理想,但看見這傳統工藝製鼓的辛勞過程
真的很令人欽佩和感動!
當我們離開這麼一個純樸的小鄉村時
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與感恩
看見黃師父對傳統工藝的執著與堅持
相信在他手上完成的一個個大鼓
將會擊出更響亮、厚實的鼓聲
響徹雲霄
也希望這樣的工藝不會消失!
攝影日期:2014年8月3日
攝影地點:彰化縣線西鄉「永安堂製鼓」
文/圖:珮珮(Kelly Chin)
2014.08.12整理
同一天的旅拍行程:
鹿港玻璃廟-護聖宮:
http://kellyvenus052.pixnet.net/blog/post/383486387
Nagasaki(豎琴) - 西西利雅光子